国产精品亚洲二区在线观看-好吊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少妇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无码无遮挡又大又爽又黄的视频

當前位置: 首頁 / 國資資訊 / 盟市國資

以系統思維厚植綠水青山 以國企力量筑牢生態屏障

發布時間:2025-09-04 11:00:10 來源:通遼市國資委

近年來,通遼市國資委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把筑牢我國北方重要生態安全屏障作為重大政治任務,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推動國有資本向關系國計民生的公共服務、應急能力、公益性領域等集中。為助力打好科爾沁沙地殲滅戰,2022年,通遼市國資委組建通遼市城鎮建設發展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城鎮發公司”),采取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方式引入社會資本和專業技術,現已成為全市重要生態治理主體,有力發揮了區域生態治理“生力軍”作用。

一、夯實生態發展底蘊。城鎮發公司成立初始,便肩負生態治理的職責使命,以聯合體形式深度參與“科爾沁草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工程,累計中標金額8.64億元。歷經三年的精心組織、科學施工,農業投入品減排工程實施面積10萬畝,通過化肥等投入品減量帶動畝產增收200公斤以上;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工程建設膜式好氧發酵堆肥場地106處、黑膜發酵池8座,在有效防控地下污染的同時,實現糞肥發酵后再利用;農田鹽漬化治理工程累計實施8萬畝,中度鹽堿化土地pH值顯著下降,三年后糧食平均畝產提高100公斤,地力提升1個等級以上;重度草原退化治理工程修復重度退化草原3萬畝,項目區植被平均覆蓋度達到60%,區域固碳、蓄水生態功能明顯提高;沙化草原生態修復工程實施面積26.65萬畝,項目區植被覆蓋度達到55%以上,推動西遼河干流生態環境持續復蘇;草原禁牧恢復工程實施總面積35.52萬畝,通過項目實施,平均植被覆蓋度達到60%以上,草場植被得以修復優化,植被種類明顯增加;農業水肥一體化工程在科爾沁區建設高標準農田20萬畝,玉米畝產提升200公斤以上,帶動項目區增收超過4000萬元;總節水量占平原地區地下水可采量的21.17%,地下水位逐年下降趨勢得到初步遏制;扎魯特山洪侵蝕溝及小流域綜合治理工程共計治理山洪侵蝕溝140余條,治理小流域面積315平方千米,有效緩解雨季山洪對農田及村莊的破壞侵蝕,切實保障屬地居民生命財產安全。

二、深描青綠發展色彩。城鎮發公司憑借在“山水”工程中積累的成熟施工經驗,在屬地生態治理市場中持續發力,接連參與實施扎魯特旗防沙治沙和風電光伏一體化綜合治理工程異地治沙、通遼市中北部地區科爾沁沙地綜合治理、通遼市蒙遼界科爾沁沙地綜合治理、通遼市2024年度扎魯特旗“三北”工程林草濕荒一體化保護修復、科左后旗2024年度“三北”工程林草濕荒一體化保護修復五項重點生態治理項目。在保護原有植被的基礎上,根據退化程度、沙丘類型等因素,綜合采取人工種喬木、人工種灌木、人工種草、封沙育林、工程固沙、圍欄封育、補播灌草等方式對160萬余畝沙化草原進行科學整治。項目建成后,區內草群蓋度平均增加30%~40%,每畝干草產量平均達到20kg以上,并呈逐年增長趨勢。草原生態持續改善,水土保持能力明顯提高。進一步增強項目區防風固沙、涵養水源、保持土壤、調蓄洪水、固碳釋氧、凈化空氣、調節局部氣候、保護生物多樣性等生態功能。同時,改變以往“政府做、群眾看”的做法,通過動員周邊農牧民參與項目建設、租用農牧民機械設備、撥付管護費等以工代賑方式,構建起全民參與、群策群力的防沙治沙新格局,帶動農牧民就業崗位2000余個,實現了治沙與致富“雙贏”。

三、擘畫生態發展藍圖。“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在取得生態效益的同時,同樣也需要抓好經濟效益,形成“以用促治、以治保用”的良性循環。面向未來,城鎮發公司確立了以土地、水生態及林草為核心的系統性生態治理發展思路。一是深化土地系統治理與可持續利用。推廣“風光治沙”等創新模式,探索更高效、可持續的治理技術和路徑。加強鹽堿地綜合整治,研發應用生物改良、節水控鹽等關鍵技術,挖掘鹽堿地生產潛力,拓展綠色農業發展空間。嚴守耕地紅線與質量提升,積極參與高標準農田建設與黑土地保護,保障糧食安全與生態安全。二是強化水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強化流域綜合治理,提升水源涵養、水土保持與水質凈化能力,推進濕地保護修復,擴大濕地保護范圍,實施退化濕地生態補水、植被恢復等措施,維護濕地生態功能。發展高效節水產業與技術,在生態治理區和農牧區大力推廣節水灌溉、水肥一體化等技術,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三是推動林草產業高質量發展。鞏固提升生態屏障功能,持續優化林草資源結構與質量,增強防風固沙、保持水土、固碳釋氧等核心生態功能。大力發展特色生態惠民產業,科學利用沙區、林區資源,積極發展特色經濟林產業,林下經濟、生態旅游、森林康養等綠色產業,實現生態價值轉化,助力鄉村振興。

生態建設,久久為功。生態治理是一項長期且艱巨的系統工程,通遼市國資委將指導城鎮發公司始終堅持“保護、治理、利用”三位一體、協同發力,在嚴格保護中科學治理,在有效治理中合理利用,在可持續利用中鞏固保護治理成果,持續改善生態環境,筑牢生態安全屏障,努力實現生態、生產、生活的和諧共贏。

附件下載:
請使用CTRL+S保存網頁

(Mac用戶使用Command+S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