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就像一張名片,對外展示形象,對內托舉民生。城市是人集中生活的地方,一座城市既追求效率,也講究舒適度,它可快可慢,無疑有助于提升人民群眾的幸福感與安全感。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城市集體崛起,創造了人類城市史上的奇跡,留下了生動精彩的傳奇故事,形成了與眾不同的發展軌跡,積累了別具一格的寶貴經驗。其中,一些具有典型意義的城市的成功經驗代表著中國的千城萬鎮,從多個角度詮釋了中國城市和中國經濟的偉大奇跡。
本期《中國周刊》聚焦河北滄州社會經濟發展的多個維度,記述滄州經濟轉型、引“濕”入園美景初現以及黃驊港煤港變“綠港”、白洋淀新貌等高質量發展故事,介紹滄州市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的經驗,向讀者呈現出一幅新滄州、新煤港、新家園的富美圖景。
當前,我國城鎮化率已經接近65%,隨著城市建設由過去大規模的增量建設,向存量提質改造和增量結構調整并重轉變,城市發展主戰場也悄悄逐漸轉移。無論是解決當前面臨的現實問題,還是著眼于長遠發展,都需要推動城市產業發展實現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增強城市的區域帶動力和國際競爭力。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中國經濟逐漸步入高質量發展階段,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發生轉化,以高質量發展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重點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成為共同富裕的內在要求。
共同富裕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特征,要在高質量發展中促進共同富裕。而城市建設是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載體。應當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維護人民的根本利益,增進民生福祉,不斷推進城市公共服務均等化,不斷實現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讓現代化建設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體人民。
一座城市的發展,承載著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為人民創造宜業、宜居、宜樂、宜游的良好環境,讓人民有更多獲得感,為人民創造更加幸福的美好生活,成為近年來我國城市發展的風向標。
責任編輯:游洋 校對:海洋
中國周刊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公眾號